当前位置: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官网平台:新闻网打麻将哪个软件好用_电子游戏APP下载-官网平台: > 百城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 > 见证 > 武汉 > 

武汉巨变让市民“三感”爆棚,百余家书讲述改革开放40年暖心故事

2018-11-29 12:39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2018年11月24日讯(记者 黄哲 叶子兰)“爸,东湖绿道二期免费开放了,从梨园广场一直延伸到森林公园。”“四十年后,重返武汉,再见武昌,让我惊喜,让我震惊,让我目瞪口呆。”“儿子,到你那时,我们国家和武汉又经过了一个四十年的飞跃。”……23日,武昌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进网格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封家书”武昌区分享会在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举行,市民走上舞台朗读家书,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间,在普通市民家庭中发生的一个个暖心故事。

从交通方式、市容改变,到“绿水青山”生态建设;从汉马等文体活动、赏花游兴盛,到共享经济、社区养老;从武汉籍华人、大学生,到企业管理人员、社区居民……自今年4月活动开展以来,武昌区委宣传部收到130余封来自不同家庭、讲述了不同故事的家书作品,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武汉各个时段、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缩影。

从光谷到东西湖 4小时变成1小时

地铁开通满载小两口幸福感

9月27日,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越江试乘体验。 记者 苗剑 摄

武汉地铁的开通,让武昌区房管局沈智勇与妻子赵宣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了质的飞跃。

沈智勇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回忆,十年前两人的第一次约会选在户部巷。那时他在光谷上班,未见面的相亲对象却居住在东西湖。那天下午,赵宣迟到了,沈智勇刚开始有些不满。“但听到她说,上午10点就已经出门,先坐麻木,再转704公交,再换1路电车,再换521路公交的时候,我反而开始埋怨自己不该选个交通如此不便的见面地点”。那个时候,武汉过江交通远不如现在,沈智勇选任何位置,两人见面都需要3个小时以上。接下来的每次约会,沈智勇都有一半的时间浪费在路上。

两人结婚后在东西湖安家,沈智勇开始每天穿越三镇上下班。他清楚地记得,在2010年9月30日下午5点半下班后,开始坐车过江,两小时后,703路公交车仍堵在长江大桥上。“进门的时候,她笑着对我说,这一趟回家的时间,要是开车跑高速,估计已经坐在长沙火宫殿吃臭豆腐了”,原来他到家已经是晚上9时40分了。

2012年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沈智勇从家到地铁站步行5分钟。从金银潭站出发到鲁巷广场站下车,大约50分钟。出了地铁站,步行3分钟就到单位。“总体算起来,我从家到单位,即使不用快走,也只需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相比以往每天早晨5点45分起床开始高速运转、赶在8点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他多了几分从容。

现在的沈智勇终于可以安稳吃饱早饭,走路也不用再一路小跑。下班后他可以及时到家,节假日他还能经常和妻子一起坐地铁去中山公园逛街、去户部巷吃饭、去武广购物……“生活节奏的放慢,让我心情也阳光起来,烦躁感少了,笑颜笑语多了,对人对事的态度也比以前更豁达,生活的幸福感爆棚。”

从破砖房到电梯房

家庭住房变迁刷出市民获得感

徐家棚街湖北大学社区居民张君一家四口人现在住在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里,宽敞舒心。这是张君和父母几十年的奋斗成果。他给正在襁褓中的儿子写下了一封信,“希望他长大以后能了解我们这代人的经历,相信未来他会比我们现在更好!”

1985年,张君出生时,祖孙三代一家九口人挤住在三角路城中村里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为了扩大一点居住面积,他们在平房旁边垒了一个破砖房。张君回忆,破砖房的屋顶是用稻草和瓦片铺成的。一天夜里,他迷迷糊糊发现裤子湿了大半,以为自己尿床惊醒了。屋子里没有灯,只听得见水滴打在铺盖上的声音,他才知道是漏雨了。那时起,全家人都梦想着有一套大房子。

1990年前后,大东门一带,这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张君的父母也开始在下班后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母亲白天下班接张君放学后,就直奔武昌火车站打货。“我们可以不比别人聪明,但不能没想法,不能打转转。”这是张君父母挂在嘴边上的话。

“当时,除了从积玉桥到司门口有拥挤的单行道沥青路,其他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母亲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带着我,屁股磨得生疼,一路上不得不多次下车缓一缓。有时往返一趟时间太久,饿了就吃饼干充饥。”

十几年过去了,昔日一踩一个坑的沥青路变成了水泥路,从积玉桥一直延伸到了徐东。单车道拓宽成了四车道,武昌区的主干道和平大道延长了,友谊大道也修起来了。城区在数年间扩大了好几倍,但到火车站的时间却大幅缩短了。沿途那些又破又矮的土宅梗阻变成了通衢便道,原先老旧沉寂的车间厂房耸立出林立高楼。

“城市在紧跟国家的步伐,而我们家也在跟随城市的步伐”。张君小学升初中时,一家三口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从楼梯房到电梯房,到如今,张君家已经换了三套房,一套比一套宽敞。

从纽约到武汉,差别不再大

现代都市范赢得海外华人认同感

“变化实在太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买件像样衣服得去六渡桥或江汉路,现在武昌商圈遍地都是,像徐东、亚贸、楚河汉街等,国内外大超市处处可见,商品琳琅满目,我一逛发现品种比美国还多。”56岁的魏晓(化名)目前是美国纽约一家医疗机构的医生,30多年前多次来武汉走亲戚。今年初,她再次回汉看望居住在武汉火车站附近小区的小姨和姨父。短短四天时间,武汉的现代都市气息让她记忆深刻。她回到美国后,专门给小姨写了这样一封家书。

从小姨家一出门,就是地铁千家街站,“武汉地铁修建得比纽约更加大气美观,设施更加先进!”从小姨家坐地铁到天河国际机场不到一个小时,坐高铁回北京只要五个小时。小姨家周边的武昌火车站与地铁、公交等无缝衔接。绿化带鲜花丛丛,马路开阔顺畅,满大街跑着国产、进口汽车,人们穿着时尚,让魏晓感受到武汉浓浓的现代都市范。

探亲期间,魏晓逛了江滩公园、欢乐谷、海洋公园,领略了东湖绿道,欣赏了东湖和黄鹤楼,品尝了排骨藕汤、豆皮等汉味小吃。“当年的记忆依稀还有,现在愈发喜欢这座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城市。”

魏晓在信中回忆,当年她常坐火车从北京到武汉小姨家。小姨家门口的那条小路叫紫阳路,只有行人和自行车才能通过。从小姨家去弟弟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魏晓需要先步行20多分钟到武昌火车站,再乘坐公交车,沿路停靠多个站点,乘客常因拥挤推搡而争吵不断。算起来,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她笑着说:“说实话,我当时从北京来到武汉,对这里印象并不好。”

八十年代,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的魏晓前往美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美国医师执照,干起了本行。她在信中告诉小姨,如今在海外,华人的腰杆硬了,说话底气更足了,是祖国的强大给了他们这份自信和荣誉。

[责任编辑:郑晓鹏]